-
索引号:
2025/00001445
-
主题分类:
农业、畜牧业、渔业
-
发布机构:
东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
-
发文日期:
2024-11-07
-
名称:
关于《东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制度》的解读
- 主题词:
- 文号:
关于《东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制度》的解读
一、《管护制度》制定的背景是什么?
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区域内各项工程设施建设顺利完工、管护良好并长期发挥作用,持续促进农业增效,农民增收,根据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》《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》《河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》等法律、法规和规章,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的各相关部门、乡镇责任进行分工,并制定建成工程管护制度和实施细则,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发挥应有作用,最大限度方便农民群众。
二、《管护制度》制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?
工程项目竣工验收、移交后,对所有的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护、维护,保证工程正常、永久使用。
三、《管护制度》制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
主要明确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及时移交,坚持“谁所有、谁负责、谁受益、谁管护”原则,对所有的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护、维护,保证工程正常、永久使用。建立专职管护队伍,常态化进行监督检查,确保制度落实、责任到位,工程设施完好无损,杜绝了建设设施无人管护、丢失被盗问题。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长效管护机制,明确了各方管护责任,对管护经费来源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明确,确保了制度落实、责任到位,工程设施长久发挥效益,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。
四、《管护制度》的范围包括哪些?
2019年以来建成的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施、设备。
五、《管护制度》的操作方法是什么?
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,会同县直相关部门对各镇工程运行管护进行检查,督促各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,落实管护人员和资金。对损坏的工程项目,各镇要及时维修,经检查后仍不整改的,将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罚。
六、《管护制度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1.积极引导,广泛发动,营造全社会共建共管浓厚氛围,倡导、树立、增强集体主义意识,杜绝等、靠、要。
2.全面落实制度支撑“谁所有、谁负责、谁受益、谁管护”原则,维修、管护、更新设施设备的前提是责任是否落实到位,《管护制度》的出台将是追责的有力依据,要读懂悟透政策,依规落实,避免被追责。
七、《管护制度》新政策与旧政策的差异?
之前制定的管护制度多为乡镇、村或部门制定,不规范,约束力小,各级重视程度不够,导致管护制度成为一纸空文,普遍出现高标准农田设施被盗、丢失、损毁现象而无法追究责任,县级新制度的出台,对管护责任进行了明确,可有效避免这一状况,促进设施管护更加规范、持久。
关键词诠释
1.“谁所有、谁负责,谁受益、谁管护”原则
所有权问题:制度规定,项目竣工后,及时进行固定财产登记,并将登记后的工程落实到镇、村。也就是说,这些工程通过移交后已经明确了产权,属于项目所在村集体,应当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范畴,村集体有责任依照制度规定落实好管护责任。
受益主体问题:分别为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或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。对土地流转大户经营地块内设施,由镇村对设施进行产权置换,针对性落实管护措施,并收取适当费用进行以用代管,确保设施设备长久发挥作用。对项目村农户,可适当收取部分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使用费,保障设备定期维护所需,其他农田设施无偿使用。
2.工程管护责任制度落实到人
具体可分五个步骤将工程管护责任制度落实到人。第一步是项目竣工后,进行固定财产登记;第二步是将登记后的工程落实到镇、村;第三步是由镇、村结合实际情况,根据有关工程管护标准,共同制订工程管护制度和标准要求;第四步是由镇、村共同负责将水利设施、农田林网、农机具等经营性的工程实施公开拍卖,产权置换,责任到人,具体落实管护制度和标准要求;第五步是由项目镇、村共同负责对工程和管护实施监督。项目镇要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,具备产权置换,落实管护主体,明确管护责任,做到责任明确、制度规范、落实到位。各镇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管护机构,建立专职管护队伍,常态化进行监督检查,确保制度落实、责任到位,工程设施完好无损。
相关文件:东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《东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制度》《东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细则》的通知